科学家从毛毛虫身上学习如何制造用于药物输送的自组装胶囊
自发组织自身形成复杂结构的自组装分子在自然界中很常见。例如,昆虫坚硬的外层(称为角质层)富含可以自组装的蛋白质。
自组装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可持续且快速的纳米结构制造方法,在从治疗到自我复制机器等各个行业中都有重要应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Singapore) 的科学家利用亚洲玉米螟毛虫 (Ostriniafurnacalis) 角质层蛋白质的自组装能力,创造了纳米胶囊,可用于输送药物和信使 RNA (mRNA)。 mRNA 是一种指导细胞产生蛋白质的分子,已用于 COVID-19 疫苗。
亚洲玉米螟分布于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地区,是一种破坏玉米作物的农业害虫,毛毛虫造成损害。毛毛虫头部的角质层可以保护它并赋予它独特的机械性能。
研究人员分析了亚洲玉米螟毛虫头部角质层中的蛋白质,以确定氨基酸链(称为肽),它们可以独立组装成有序结构。
他们筛选了蛋白质中含有重复三次或更多次的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肽,每个序列至少由五个氨基酸组成。由于重复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这种特性的肽可能会发生自组装。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发现了三种可以自组装形成空心纳米胶囊的肽。
该研究由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于静、前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高华健(现为清华大学兴华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刘田教授和中科院杨庆教授领导。中国农业科学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