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研究为人体防御常见口腔疾病提供了线索
由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免疫系统首次获知引起口腔鹅口疮的白色念珠菌入侵人体的机制。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念珠菌溶菌素的真菌素,它会在口腔内壁细胞上打洞,被免疫系统感知到,然后开始发起防御。
这项新发现今天发表在《科学免疫学》杂志上,最终可能带来更好的口腔鹅口疮治疗方法,这种疾病会产生严重的疼痛,导致进食和吞咽困难,以及其他真菌感染。
口腔中有大量被称为共生菌的微生物,它们对健康个体无害。然而,这项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匹兹堡大学风湿病学和临床免疫学系杰拉尔德·P·罗德南特聘教授 Sarah Gaffen 博士解释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可能会导致这些微生物引发严重且反复发作的口腔疼痛感染。
白色念珠菌就是一个例子。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无害的共生菌,是一种小型单细胞生物,但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时,念珠菌会伸长成侵入性菌丝,其特征是菌丝呈长丝状,可导致一种名为口腔念珠菌病或“鹅口疮”的广泛性感染。
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特别容易感染鹅口疮,从而导致发育不良和营养不良。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假牙佩戴者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化疗和预防移植器官排斥的药物)的人也容易感染鹅口疮。事实上,至少有 50% 的艾滋病患者反复感染鹅口疮。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口腔真菌免疫如何运作知之甚少,而且直到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念珠菌不会在健康人体内建立侵入性感染,加芬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