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病除的意思】“手到病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医生或治疗者在治疗疾病时非常迅速、有效,能够很快地治愈病人。这个成语也常被引申为处理问题时效率高、效果明显。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到病除 |
拼音 | shǒu dào bìng chú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华佗传》:“若疾发,须臾便死,非药所能救也。然吾术之妙,手到病除。” |
含义 | 形容医生医术高明,治疗迅速有效;也可比喻处理问题能力强,见效快。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医生或解决问题的人能力出众。 |
近义词 | 神医妙手、药到病除、一针见血 |
反义词 | 久治不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医疗领域 | “这位医生真是手到病除,我的头痛第二天就完全好了。” |
工作管理 | “他处理问题总是手到病除,从不拖泥带水。” |
日常生活 | “你这方法真管用,简直是手到病除!” |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手到病除”是贬义 | 实际上是褒义,表示高效、准确的解决方式 |
误以为只有医生才能用 | 其实可用于任何领域,只要表达处理问题迅速有效 |
与“药到病除”混淆 | 两者意思相近,但“手到病除”更强调“手法”或“操作”的精准性 |
四、总结
“手到病除”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医生医术的高度认可,也常用来赞美那些做事干脆利落、效率极高的人。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该成语,既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能传达出对他人能力的认可和赞赏。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内容,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