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的原文和译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借古讽今,通过对秦朝修建阿房宫的描写,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与暴政,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以下为《阿房宫赋》的原文与译文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文章
《阿房宫赋》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展现了秦始皇时期的奢华生活。但作者并未止步于描写,而是通过对比秦朝的强盛与衰亡,揭示了“骄奢淫逸”终将导致灭亡的道理。文章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反思价值。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六国君主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林被砍光了,阿房宫才建成了。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长廊曲折环绕,屋檐像鸟嘴一样高翘;楼阁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彼此相望。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曲折迂回,层叠相连,像蜂房水涡一样,高耸入云,数不胜数。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长桥横跨水面,没有云怎么会有龙?复道在空中行走,没有雨怎么会有彩虹?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高低交错,分不清东西方向。歌声悠扬,如春日温暖;舞殿冷风袭人,如风雨交加。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掉秦朝的是秦朝自己,不是天下百姓。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为什么夺取财物时一丝一毫都不放过,使用时却像泥土一样浪费?使得支撑房屋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梁的木椽,比织布的妇女还多。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皇帝的心一天天更加骄横顽固。戍边的士兵喊叫,函谷关被攻破,楚人一把火,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掉秦朝的是秦朝自己,不是天下百姓。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为什么夺取财物时一丝一毫都不放过,使用时却像泥土一样浪费?使得支撑房屋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梁的木椽,比织布的妇女还多。 |
三、文章启示
《阿房宫赋》不仅是一篇描写建筑的散文,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历史评论。它提醒后人: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与治国之道。若一味追求享乐,忽视民生,最终只会走向灭亡。杜牧借此抒发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政治远见。
四、结语
《阿房宫赋》以其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