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德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德”字常用来表示道德、品德、恩德等含义,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德”字,用来表达对人或事的评价与态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德”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总结
“德”在成语中多用于描述人的品质、行为以及对他人的影响。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也常用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下面列出一些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带“德”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带“德”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德高望重 | 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常用来形容年长而受尊敬的人。 | 《后汉书》 |
德才兼备 | 既有好的品德,又有才能。 | 《晋书·王戎传》 |
德不配位 | 品德与地位不相称,常用于批评某些人居高位却无相应德行。 | 《周易》 |
德艺双馨 | 道德和技艺都很好,常用于赞美艺术家或学者。 | 现代常用语 |
德薄才疏 | 品德浅薄,才能不足,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 | 《后汉书》 |
德隆望尊 | 品德深厚,声望极高,多用于称赞长辈或贤者。 | 《史记》 |
德容兼备 | 品德与容貌都很好,多用于形容女性。 | 古代文献 |
德言善行 | 有良好的言行,注重道德修养。 | 《论语》 |
恩德如山 | 感受到的恩情像山一样厚重,形容恩情深重。 | 民间俗语 |
德被四方 | 品德影响广泛,遍及各地,形容有德之人影响力大。 | 古代典籍 |
三、结语
“德”字在成语中的使用,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无论是“德高望重”,还是“德才兼备”,都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也能提升文化素养。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这些带有“德”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