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的意思解释】“耿耿于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始终无法释怀,心中充满不安、忧虑或不满。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因过去的经历、误解、委屈或未解决的问题而长期心存芥蒂。
一、成语含义总结
词语 | 耿耿于怀 |
拼音 | gěng gěng yú huái |
含义 | 对某件事一直记在心里,难以释怀,情绪上有所牵挂或不满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有志,不为利动,不为名牵,独守其心,耿耿于怀。”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事的持续关注或心理负担 |
近义词 | 心存疑虑、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
反义词 | 释然于心、豁达大度、一笑置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 | 他对那次失败的项目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 |
人际关系 | 她对朋友的背叛一直耿耿于怀,很难再信任对方。 |
家庭关系 | 父亲对儿子当年的叛逆行为至今耿耿于怀,很少主动沟通。 |
三、常见误用提示
1. 误用场合:不宜用于描述日常琐事,如“我今天没吃早饭,耿耿于怀”,这不符合成语的使用习惯。
2. 情感强度:该词通常带有较重的情绪色彩,若想表达轻微的惦记,可用“记在心里”或“挂在心头”等更口语化的表达。
四、如何正确使用
- 适用对象: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是涉及过往事件、矛盾或心理负担时。
- 语气建议:可搭配“一直”、“久久不能释怀”等词语,增强表达效果。
- 避免过度使用:频繁使用可能会显得情绪化,影响语言的自然流畅。
五、结语
“耿耿于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过去的事情时,要学会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如果某些事情确实影响了生活,不妨尝试沟通、反思或寻求专业帮助,让内心真正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