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用来形容别人用轻蔑或侮辱的态度给予的施舍或恩惠。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尊、盲目接受他人轻视性帮助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嗟来之食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本义 |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引申义 | 形容不自尊、不自重地接受别人的恩惠或帮助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强调尊严与自立 |
二、成语故事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发生饥荒,一个人饿得奄奄一息,有人拿着食物来施舍他。那人一边吆喝着“嗟!来食!”一边把食物扔给他。这个人拒绝了这顿饭,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到这个地步的。”后来,他因饥饿而死。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应当有尊严地活着,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应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批评他人不自尊 | “你这样轻易接受他的帮助,就是典型的‘嗟来之食’。” |
强调自立精神 | “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不能总是依赖别人,否则就是‘嗟来之食’。” |
教育孩子 | “做人要有骨气,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尊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饥不择食、受人恩惠 |
反义词 | 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
五、总结
“嗟来之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尊严,不轻易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帮助。真正的强者,是能够在逆境中坚持自我,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