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是谁】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君主,其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秦国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不断扩张势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名嬴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他在秦武王去世后,因年幼而由其母宣太后摄政,后在大臣魏冉的支持下继位。秦昭襄王在位期间,重用范雎、白起等能臣良将,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削弱六国力量,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王”号的君主之一,开启了秦称王的历史。
秦昭襄王简要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嬴稷 |
在位时间 | 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共56年) |
谥号 | 昭襄王 |
父亲 | 秦惠文王 |
母亲 | 宣太后 |
继位原因 | 秦武王死后,因年幼由母亲摄政,后被拥立为王 |
重要政策 | “远交近攻”、重用范雎、白起等 |
主要功绩 | 扩张秦国领土、削弱六国、奠定统一基础 |
在位特点 | 长期执政、注重内政与军事发展 |
历史评价 | 秦国强盛的关键人物,为秦始皇统一铺平道路 |
秦昭襄王的统治不仅巩固了秦国的霸主地位,也为后来的统一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治国理念和军事策略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