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注音古诗王维】《蝉》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这首诗虽短,却蕴含哲理,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诗歌
《蝉》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描绘蝉在高树上鸣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赞美。诗中“垂緌”指蝉的触须,象征其清高;“饮清露”则表现了蝉的洁净与不染尘俗;“流响出疏桐”写出了蝉声悠扬,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说明蝉之所以能传声远方,并非依赖秋风,而是因其身处高处,自然声远。
二、注音与释义对照表
原文 | 注音 | 释义 |
垂緌 | chuí ruí | 蝉的触须,象征高洁。 |
饮 | yǐn | 喝。 |
清露 | qīng lù | 清净的露水,象征纯洁。 |
流响 | liú xiǎng | 声音流动,指蝉鸣。 |
出 | chū | 从……出来。 |
疏桐 | shū tóng | 稀疏的梧桐树,象征高洁之境。 |
居高 | jū gāo | 处于高处。 |
声自远 | shēng zì yuǎn | 声音自然传得远。 |
非是 | fēi shì | 并不是。 |
藉 | jiè | 借助。 |
秋风 | qiū fēng | 秋天的风,象征外力。 |
三、赏析与启示
王维在这首诗中借蝉抒怀,表达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他并不依赖外在条件(如秋风),而是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与王维一贯的隐逸风格相契合,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外,诗中“居高声自远”一句,常被后人引用来比喻有德之人,即使不张扬,也能被人敬仰。这不仅是对蝉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理想追求。
四、结语
《蝉》是一首寓意深远的小诗,王维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更能体会到他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上,《蝉》都堪称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