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_第1部分_化学有害因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工作中,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国家制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其中第一部分专门针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标准旨在通过设定合理的接触限值,防止或减少因长期或短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而导致的职业病。
本部分主要涵盖了常见的有毒化学品、粉尘、气体等化学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实验室、化工厂等存在化学危害的作业环境。以下是对该部分内容的简要总结,并附有相关化学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表格。
一、主要
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生产、科研和实验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有机溶剂、金属粉尘、酸雾、碱雾、有毒气体等。
2. 限值定义
职业接触限值(OEL)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平均接触浓度,不应超过该限值,以确保其健康不受损害。
3. 分类原则
根据化学物质的毒理性质、暴露途径及危害程度,将化学有害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分别制定相应的接触限值。
4. 监测与管理
建议用人单位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通风、个体防护设备使用等。
5. 更新与修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化学品的不断出现,该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二、常见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
序号 | 化学有害因素名称 | 接触限值(mg/m³) | 备注说明 |
1 | 苯 | 10 |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
2 | 甲苯 | 100 | TWA |
3 | 二甲苯 | 100 | TWA |
4 | 甲醛 | 0.5 | TWA |
5 | 氨气 | 20 | TWA |
6 | 硫化氢 | 10 | TWA |
7 | 二氧化硫 | 5 | TWA |
8 | 一氧化碳 | 20 | TWA |
9 | 粉尘(总尘) | 8 | 一般粉尘 |
10 | 石英粉尘(游离SiO₂含量≥80%) | 1 | 呼吸性粉尘 |
11 | 铅及其化合物 | 0.03 | TWA |
12 | 锰及其化合物 | 0.15 | TWA |
13 | 三氯乙烯 | 30 | TWA |
14 | 四氯乙烯 | 25 | TWA |
15 | 苯胺 | 1 | TWA |
> 注:以上数值为示例数据,具体限值应以最新版国家标准为准。
三、结语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升员工防护意识,切实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同时,建议从业人员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