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出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句话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战国策·楚策一》中的典故,原意是说:一个士兵把守关口,即使有一万敌人也难以攻破。后世多用于形容山川险要、地势坚固,易于防守。
该成语不仅在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也在文学作品、军事战略、地理描述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达“天险难越”的经典表达方式。
二、出处与演变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一》 |
原文出处 | “楚国之地方五千里,百二十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作者/来源 |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整理编纂的史料汇编,具体作者不详 |
原意 | 一个士兵把守关隘,一万敌人都无法攻破,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引申义 | 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战略要地,或比喻某人能力出众,能独当一面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描写山川地形、军事防御、历史典故等 |
相关名句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守之,千人莫近。”(后世引用) |
现代应用 | 常见于旅游介绍、历史文章、文学作品中,如“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三、结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仅是对地理形势的生动描绘,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战略要地的重视。这一成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