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原文及翻译注释】一、
《周处》是出自《晋书·周处传》的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东晋时期一位名叫周处的勇士如何从一个“为害乡里”的恶少年,最终改过自新、成为忠臣的故事。文章通过周处的转变,展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推崇。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周处早年行为恶劣,被乡人视为“三害”之一;
2. 周处得知自己被当作“三害”,决心悔改;
3. 周处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国家栋梁。
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励志故事之一。
二、原文及翻译注释表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 周处,字子隐,是义兴阳羡人。 | “义兴”为地名,“阳羡”为县名,今属江苏宜兴。 |
少孤,不修细行,纵情肆志,州里患之。 | 他年少丧父,不注重小节,放纵自己的意志,乡里人都很讨厌他。 | “不修细行”指不注意日常行为规范。 |
有蛟、虎、处,三害未除,人以为患。 | 有蛟龙、老虎和周处,这三害没有除去,人们认为是祸患。 | 此处“三害”指当时乡民认为最危险的三件事。 |
处闻之,曰:“朝闻夕死,何足为惧?” | 周处听说后说:“早上知道了自己的过错,晚上死去也不怕。” | 表现其勇于面对错误的态度。 |
乃入山射虎,又入水击蛟。 | 于是他进山去射老虎,又下水去杀蛟龙。 | 显示其勇猛与决心。 |
虎死,蛟亦死,而处独存。 | 老虎死了,蛟龙也死了,只有周处还活着。 | 暗示他战胜了“三害”中的两个。 |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 乡里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 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厌恶。 |
处闻之,曰:“吾本欲求死,今反得生,岂非天命乎?” | 周处听说后说:“我本来想求死,现在反而活下来了,难道不是天意吗?” | 表达他对命运的感慨。 |
乃寻访高士陆云,遂改励,学识日进。 | 于是他拜访贤士陆云,从此改过自新,学问日益增长。 | 说明他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 |
及长,有武艺,果敢有谋,为将良材。 | 长大后,他有武艺,勇敢果断,有谋略,是优秀的将领。 | 展现其后来的成就。 |
时人称其为“周处除三害”,至今传颂。 | 当时的人称赞他“周处除三害”,至今传颂。 | 成为后世流传的经典故事。 |
三、结语
《周处》不仅是一则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个关于自我反省与成长的典范。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曾经犯过错误,只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改变,依然可以实现人生的蜕变。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