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等公共环境中。它指的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清洁双手,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手卫生不仅包括洗手,还包括使用手消毒剂等方法。
一、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是指通过适当的清洁方式(如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去除或杀灭手上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防止其传播到其他人体部位、物体表面或他人身上。它是控制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手段。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
重要性 | 内容说明 |
预防感染 | 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特别是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非常重要。 |
保护自己 | 在接触公共物品、食物、病人后,及时手卫生可避免自身感染。 |
保护他人 | 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他人,特别是在医疗环境或公共场所。 |
符合卫生规范 | 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普遍要求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
三、手卫生的常见方法
方法 | 使用场景 | 操作步骤 |
洗手 | 接触污染物、排泄物、垃圾等后 | 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至少20秒,注意清洁指缝、指甲和手腕。 |
手消毒剂 | 没有水源时,或接触病人前后 | 取适量酒精类手消毒剂,揉搓至干燥,覆盖所有手部区域。 |
去除手套后 | 脱掉一次性手套后 | 必须进行手卫生,防止残留病原体污染。 |
接触患者前/后 | 医务人员或护理人员 | 按照“五步洗手法”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规范操作。 |
四、手卫生的“五个时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手卫生应在以下五个关键时间点进行:
1. 接触患者前
2. 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后
3.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4. 接触患者后
5. 接触无菌操作前
五、手卫生的误区
误区 | 正确做法 |
仅用清水冲洗 | 应配合肥皂或洗手液,确保有效清洁。 |
洗手时间过短 | 至少搓洗20秒,相当于唱两遍“生日快乐歌”。 |
不重视指甲缝隙 | 清洗时要特别注意指甲边缘和指缝。 |
手消剂不彻底 | 应揉搓至完全干燥,不能只涂一层。 |
六、如何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 随身携带手消毒剂:在没有水和肥皂的情况下,可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 定时提醒:如吃饭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后等。
- 教育宣传:尤其对儿童、老人等群体加强手卫生知识普及。
- 监督执行:在医疗机构中,可通过制度和培训强化手卫生行为。
总结
手卫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防护措施。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医护人员,都应该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保障自身与他人的健康安全。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坚持执行,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