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谁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平时不声不响的人,一旦行动就会有惊人的表现。这句话最早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记载齐威王时所使用的典故。
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对齐威王的描述。齐威王即位初期不理朝政,沉溺享乐,但后来他奋发图强,一举成名,成为一代明君。这句话后来被用来比喻那些平时低调、关键时刻却能大放异彩的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出处 | 《史记·滑稽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原文出处 | “三年不鸣,鸣则惊人。” |
含义 | 比喻平时不声不响,一旦行动就做出惊人的成绩。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低调行事,但关键时刻表现出色。 |
延伸意义 | 鼓励人们在积累之后爆发,强调厚积薄发的重要性。 |
典型例子 | 齐威王:即位初不理政,后奋发图强,成就霸业。 |
三、结语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需要静待时机,积蓄力量,等到合适的时机,才能一鸣惊人,赢得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