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不发什么意思】“引而不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意是指拉弓射箭时,只拉满弓弦却不放箭,比喻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时机,不轻易采取行动。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有分寸、有策略,不急于求成,而是蓄势待发。
下面是对“引而不发”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引而不发 |
拼音 | yǐn ér bù fā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原意 | 拉弓但不放箭,比喻蓄势待发 |
现代用法 | 比喻做事有计划、不轻举妄动 |
二、词语解析
- 引:拉弓的动作,引弓。
- 不发:不发射箭。
- 整体含义:表面上看是“没有动作”,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工作中 | 面对复杂任务时,先做充分准备再行动 |
战略决策 | 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避免仓促决定 |
教育中 |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
人际关系 | 在处理矛盾时,不急于争执,先了解情况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厚积薄发、蓄势待发、静待时机 |
反义词 | 轻举妄动、急躁冒进、草率行事 |
五、经典例句
1. 他在关键时刻选择“引而不发”,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 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答案。
3. 商业竞争中,很多企业采取“引而不发”的策略,观察市场变化后再出手。
六、总结
“引而不发”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强调的是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时机,避免盲目出击。这种态度在现代生活中同样适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都能帮助我们更加从容和高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理解“引而不发”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节奏,提升决策质量,实现更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