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33老场坊简介】上海1933老场坊,原名“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是上海近代工业与建筑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它始建于1933年,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设计,是一座融合了西方现代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工艺的建筑群。这座建筑不仅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屠宰场,更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成为如今上海极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老场坊整体呈环形布局,中央设有圆形天井,四周为多层建筑,既保证了良好的采光与通风,也体现了当时先进的设计理念。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场坊逐渐转型为集艺术、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创意园区,吸引了众多设计师、艺术家和游客前来参观。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上海1933老场坊 |
建造时间 | 1933年 |
原名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 |
设计师 | 巴尔弗(英国建筑师) |
建筑风格 | 西方现代主义结合中国传统工艺 |
布局 | 环形结构,中央设圆形天井 |
功能演变 | 从屠宰场 → 文化创意园区 |
现状 | 上海知名文化地标,吸引艺术家与游客 |
特点 | 历史价值高,建筑独特,文化氛围浓厚 |
作为上海城市变迁的缩影,1933老场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建筑感兴趣的游客,还是追求独特体验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