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是什么时候】国家宪法日是中国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而设立的重要纪念日。自2014年起,每年的12月4日被确定为“国家宪法日”。这一节日不仅是对宪法的尊重与学习,更是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对“国家宪法日是什么时候”的总结与相关信息的整理:
一、国家宪法日的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确定日期 | 每年12月4日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宪法日意义 |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
主要活动 | 宣传教育、法律咨询、主题讲座等 |
二、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中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一决定旨在通过集中宣传,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三、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1. 增强宪法权威:通过广泛宣传,提升宪法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宪法内容,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3. 推动依法治国:强化国家治理的法治基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 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国家宪法日的活动形式
- 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宪法宣传。
- 法律咨询:组织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开展现场咨询服务。
-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宪法知识,深入浅出地普及法律常识。
- 校园普法:在学校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 社区活动:在社区举办宪法知识展览、互动问答等。
五、结语
国家宪法日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关注的重要日子。它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学习宪法、理解宪法、践行宪法的契机。通过不断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或相关法律条文,可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或参考官方发布的普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