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料峭的基础解释

2025-09-20 20:32:32

问题描述:

料峭的基础解释,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20:32:32

料峭的基础解释】“料峭”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初春时节的寒意,带有轻微、不猛烈但令人感到凉意的特点。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时,具有较强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一、基础解释

项目 内容
词性 形容词
读音 liào qiào
基本含义 指初春时节的微寒,形容风或天气虽冷却不猛烈,令人感到清爽或微凉。
出处 多见于古诗词中,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未直接使用“料峭”,但意境相近。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写春天初来时的气候特点,也可引申为情感上的清冷或微妙感受。
近义词 清冷、微寒、略寒
反义词 炎热、酷热、温暖

二、词义延伸与用法

“料峭”不仅限于天气,还可用于比喻情感或氛围的“微凉”或“不温不火”。例如:

- 天气方面:

“料峭春风拂面而来,带来一丝凉意。”

- 情感方面: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料峭,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三、语言风格与文化背景

“料峭”一词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诗意表达。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审美情趣。

在现代汉语中,“料峭”虽然不如“寒冷”“凉爽”那样常用,但在文学创作或文艺类文章中仍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四、总结

“料峭”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主要用来形容初春时节的微寒之感。它不仅用于天气描写,也能表达情感上的清冷或微妙情绪。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与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并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

通过表格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其基本含义、使用场景及语言风格,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