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尔而与之的蹴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蹴尔而与之的蹴的意思】一、
“蹴尔而与之”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轻蔑地叫着给你食物,即使是路上的行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即使是乞丐也不会接受。
其中,“蹴”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脚踢”。在文中,“蹴尔而与之”指的是以轻蔑、侮辱的方式给予他人东西,带有强烈的贬义和不尊重的意味。因此,“蹴”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强调的是施舍者的态度问题,而非物质本身的价值。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语境分析 | 作者意图 |
蹴 | cù | 用脚踢 | 《孟子·告子上》 | 表示轻蔑、侮辱的行为 | 强调施舍者的不尊重态度 |
尔 | ěr | 语气助词,表示“这样” | —— | 修饰“蹴”,构成“蹴尔” | 表达一种方式或状态 |
与 | yǔ | 给予 | —— | 表示施与行为 | 说明给予的动作 |
之 | zhī | 代词,指代对方 | —— | 指代接受者 | 明确动作对象 |
三、延伸理解
“蹴尔而与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它背后蕴含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孟子通过这个例子,强调了一个人的尊严不应被轻视,即便是施舍,也应以尊重为基础。如果施舍者表现出傲慢、轻蔑的态度,那么即使对方需要帮助,也会拒绝接受。
这种思想反映了儒家重视“仁”与“礼”的理念,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恩赐或施舍。
四、结语
“蹴”字虽简单,但在文中的意义却非常深远。它不仅是动作的描述,更是情感和态度的表达。理解“蹴尔而与之”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孟子》中关于人格尊严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