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基因在慢性丙型肝炎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了自身的生存、生长和在人体内的运输而劫持宿主的脂肪代谢。4 月 28 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的一项研究鉴定了一个参与 HCV 病毒颗粒形成的宿主基因,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该基因发生罕见突变的人类会出现脂肪代谢问题。
脂滴参与脂肪储存和代谢的调节,存在于人体的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也称为肝细胞)中。一些病原体,包括以肝脏为目标的丙型肝炎病毒,利用宿主的脂滴进行自身传播。事实上,HCV 以脂病毒颗粒的形式在血液中传播,这是一种富含脂质的斑点,与人类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如胆固醇非常相似。这种伪装使免疫系统很难检测和对抗病毒。
为了理性地寻找与 HCV 感染相关的宿主因素,来自德国汉诺威 Twincore 的 Gabrielle Vieyres 和 Thomas Pietschmann 与同事重点研究了一系列在脂滴或 VLDL 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作用的基因。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系统来系统地测试这些基因是否对初始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并发现了一些似乎影响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候选基因。
他们选择了其中一个,称为 ABHD5,进行更详细的分析。ABHD5 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罕见的人类遗传病,称为查纳林-多夫曼综合征 (CDS),这种疾病会导致脂质储存缺陷,而且还因为早期的测试表明该基因在脂滴代谢中具有有趣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