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什么意思】“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即使把竹子全部用完也写不完。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书写材料——竹简,古人将文字刻在竹片上,因此“罄竹”意为用尽所有竹片,“难书”则表示难以全部记录下来。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罄竹难书 |
拼音 | qìng zhú nán shū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释义 | 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全部记载或列举。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某人或某事罪大恶极。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罄其所有、罪不可赦 |
反义词 | 功德无量、清白无辜、无罪可言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罄竹难书”最早出自唐代史书《旧唐书·李密传》,原文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用尽南山的竹子来写罪行,也写不完;就算放干东海的水来洗刷恶行,也无法洗净。后来,这个成语被简化为“罄竹难书”,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无法完全列举。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历史评价 | “秦始皇暴政累累,罄竹难书。” |
新闻报道 | “该犯罪团伙作案数十起,罄竹难书。” |
文学作品 | “他一生作恶多端,罄竹难书。” |
四、注意事项
- 语气严厉: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谴责,不宜用于中性或褒义场合。
-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历史事件,而非自然现象或抽象概念。
- 避免滥用:虽然可以强调罪行严重,但过度使用会削弱语言的表达力。
五、总结
“罄竹难书”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无法全部记录或列举。它不仅表达了对恶行的谴责,也提醒人们要引以为戒,珍惜和平与正义。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