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学校是什么意思】“211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多所高校。这些学校在教学、科研、师资力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高校。
“211”一词来源于“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简称,意在通过集中资源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虽然“211”不是一种等级划分,但通常被认为代表了国内高校中较为优秀的群体。
211学校是什么意思?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211工程”是指1990年代国家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目标是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
名称来源 | “211”源于“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211工程”。 |
入选标准 | 高校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科研能力、师资队伍和学科优势,经教育部评估后确定。 |
数量 | 全国共有约116所高校被列入“211工程”名单(截至2024年)。 |
代表性高校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
现状 | “211工程”已逐渐被“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取代,但“211”仍是一个广泛认可的标签。 |
意义 | 代表国家对高校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学生选择学校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总结
“211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代表着国内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校。虽然随着“双一流”政策的推进,“211”的地位有所变化,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它依然是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考生而言,了解“211学校”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升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