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什么意思写个例子】在汉语语法中,被动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用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与主动句不同,被动句的重点在于“被”字结构,强调的是“谁被做了什么”,而不是“谁做了什么”。掌握被动句的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中的逻辑关系。
一、被动句的定义
被动句是指句子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作的发出者通常由“被”、“由”、“受”等词引出的介词短语来表示。这种句式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以突出动作的承受对象。
二、被动句的构成
被动句的基本结构为:
主语 + 被/由/受 + 动作发出者 + 动词 + 其他成分
例如:
- 我被老师批评了。
- 这本书由他写的。
- 他受到了大家的表扬。
三、被动句的例子对比
主动句 | 被动句 | 说明 |
老师批评了我。 | 我被老师批评了。 | 强调“我”是动作的承受者 |
他写了一本书。 | 这本书是他写的。 | “被”字省略,但意思不变 |
工人修好了机器。 | 机器被工人修好了。 | 突出“机器”是动作的对象 |
妈妈做了饭。 | 饭被妈妈做好了。 | 强调“饭”的状态变化 |
四、被动句的使用场景
1. 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如“这个项目被他完成了。”
2. 避免提及动作的发出者:如“我的车被撞了。”
3. 表达客观事实:如“这本书被广泛阅读。”
五、总结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动作的承受对象。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句子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比主动句和被动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结构 | 主语 + 被/由/受 + 动作发出者 + 动词 |
例子 | 我被老师批评了。 |
用途 | 强调承受者、避免提及动作发出者、表达客观事实 |
通过学习和运用被动句,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