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东山再起”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源自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谢安。
一、
“东山再起”这一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王坦之传》和《世说新语》等古籍中,主要讲述的是谢安在隐居东山后,再次出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故事。谢安原本是东晋的名士,因对朝廷腐败不满,选择退隐山林,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然而,当国家面临危机时,他毅然出山,辅佐朝廷,最终挽救了国家的命运。因此,“东山再起”不仅象征着一个人的沉寂与复兴,也体现了其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晋书·王坦之传》、《世说新语》 |
主人公 | 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军事家) |
原意 | 指谢安隐居东山后再度出仕,重掌大权 |
引申义 | 比喻人在失势后重新崛起,恢复地位或影响力 |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谢安因不满朝政腐败而退隐东山,后因国家危难而出山辅政 |
成语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经历挫折后重新获得成功或权力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士人的责任感、隐逸精神与复出担当的勇气 |
三、结语
“东山再起”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更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并非一味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谢安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面对困境时不轻言放弃,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