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所在地代码及名称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填写“户口所在地代码及名称”的情况,例如在办理身份证、社保、户籍迁移等业务时。了解户口所在地的代码和名称,有助于准确完成相关手续,避免因信息错误而影响办理进度。
户口所在地代码是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编制的行政区划代码,通常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省级行政区,中间两位代表地级市,后两位代表县级行政区。而户口所在地名称则是该地区的正式行政名称,如“北京市朝阳区”或“广东省广州市”。
以下是对户口所在地代码及名称的简要总结,并附上示例表格,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相关内容。
一、总结
1. 户口所在地代码: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具体的行政区。
2. 户口所在地名称:该区域的正式行政名称,如省、市、县、区等。
3. 用途:常用于户籍登记、身份验证、社保办理等官方事务。
4. 查询方式:可通过当地派出所、政务服务平台或国家统计局官网查询。
5. 注意:不同地区代码可能相同,但名称不同,需结合具体地址确认。
二、示例表格
| 户口所在地代码 | 户口所在地名称 | 所属省级行政区 |
| 110105 | 北京市东城区 | 北京市 |
| 440106 | 广州市越秀区 | 广东省 |
| 320581 | 苏州市张家港市 | 江苏省 |
| 510107 | 成都市武侯区 | 四川省 |
| 330108 | 杭州市余杭区 | 浙江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户口所在地代码与名称是相互关联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区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具体要求填写正确的代码和名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