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什么意思】“并日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生活极度贫困、食物匮乏的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极端困难时期,为了节省食物,将两天的饭合并成一天来吃。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并日 | 将两天合并为一天 |
而 | 表示承接或递进 |
食 | 吃饭、进食 |
整体意思:指因生活困苦,不得不把两天的饭合并成一天来吃,形容极度贫穷、食物短缺的生活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写战乱、饥荒等社会动荡时期的人民生活状况。例如:
- 《后汉书·王符传》:“民多饿死,流离道路,至有并日而食者。”
- 《明史·刘基传》:“百姓困穷,衣食不给,甚至并日而食。”
在现代汉语中,“并日而食”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对艰苦生活的感慨或对比。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方式 |
文学作品 | 描写历史背景下的人民苦难 |
历史研究 | 分析古代社会经济状况 |
日常表达 | 比喻生活艰难、资源紧张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饥寒交迫、食不果腹、捉襟见肘 |
反义词 | 饱食终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
五、总结
“并日而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匮乏,也反映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艰辛,也能在现代社会中引发对资源分配和生活质量的思考。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基于对成语“并日而食”的深入分析与整理,旨在提供准确、易懂的解释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