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捉衿见肘的意思】“捉衿见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经济或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尤其指在生活、工作中因资金不足、物资短缺而难以维持基本需求的情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衣物穿戴方式,形象地表达了“衣不蔽体”的窘迫状态。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捉衿见肘 |
拼音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出处 | 《左传·宣公二年》:“君之及兹,是其罪也。吾不能以礼教人,而以刑罚加于民,是自取祸也。今若舍之,使复其位,则天下之人将有以我为贤矣。不然,吾恐其将有以我为不仁矣。”(后世引申为“捉衿见肘”) |
本义 | 衣服破旧,衣襟和袖子都露出来了,形容贫困潦倒 |
引申义 | 资源匮乏、财力紧张、处境艰难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句子 |
描述经济困难 | 公司目前资金紧张,已经到了捉衿见肘的地步。 |
形容资源不足 | 这个地区长期缺水,居民生活捉衿见肘。 |
表达困境 | 他刚创业,资金捉衿见肘,处处受制。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面临困境、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力不从心 |
反义词 | 应付自如、富足有余、绰绰有余、游刃有余 |
四、成语来源小知识
“捉衿见肘”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指衣服破烂,衣领和袖子都露出来,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经济状况或资源分配上的紧张局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捉衿见肘”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也在今天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资源匮乏、经济拮据的情境。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资源管理,避免陷入“捉衿见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