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哺是什么意思】“嗷嗷待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饥饿或急需某种东西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人们在极度缺乏某种资源或帮助时的迫切需求,尤其常见于描述婴幼儿对食物的渴望,也可引申为对知识、关爱、支持等的强烈需求。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嗷嗷待哺 |
拼音 | áo áo dài bǔ |
释义 | 形容非常饥饿或极度需要某物的状态,多用于婴幼儿对食物的渴望,也可引申为对其他资源的迫切需求。 |
出处 | 《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出入腹我,嗷嗷待哺。”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饥饿、渴望、急需等情境。 |
近义词 | 饥肠辘辘、饥不择食、渴求不已 |
反义词 | 足食丰衣、饱食终日、无忧无虑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婴幼儿饥饿 | 小宝宝哭闹不止,显然是嗷嗷待哺了。 |
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渴望获取新知。 |
比喻社会资源匮乏 | 在一些偏远地区,群众嗷嗷待哺,亟需援助。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有些人将“嗷嗷待哺”误解为“等待喂养”,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急切”和“痛苦”意味。
- 注意点:此成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避免过度夸张。
四、总结
“嗷嗷待哺”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生理上的饥饿,也可用于表达精神或物质上的迫切需求。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状态。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以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