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仰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含有“仰”字的成语不少,它们大多带有敬重、向往、仰望等情感色彩。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高尚品德、理想追求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仰”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仰”在成语中常表示“仰慕”、“敬仰”、“仰望”等含义,多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物的尊敬与向往。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带仰”成语,涵盖不同语境和使用场景。
二、带“仰”的成语列表(含解释)
成语 | 解释 | 出处/用法 |
仰慕 | 敬仰、钦佩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其弟子各有所长,而仲尼之徒,皆天下之贤士也,故世莫不仰慕。” |
仰望 | 向上看,表示向往、期待 | 《后汉书·王符传》:“仰望云霓,俯视尘土。” |
仰仗 | 依靠、依赖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今虽有小敌,不足为患,但当仰仗天命。” |
仰首 | 抬头,表示骄傲或高傲 | 《战国策·齐策一》:“仰首而视之,曰:‘此何鸟也?’” |
仰止 | 表示对崇高人物的敬仰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仰天长叹 | 因感慨或忧伤而发出的叹息 | 《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每遇事,未尝仰天长叹。” |
仰面朝天 | 比喻自大或不切实际 | 现代常用语,形容人态度傲慢 |
仰屋窃叹 | 在屋内独自叹息,形容无计可施 | 《后汉书·马皇后纪》:“每见诏书,未尝不仰屋窃叹。” |
仰药而死 | 吃药自杀,形容绝望 | 古代文学中偶见用法 |
仰之弥高 | 越是仰望越觉得高远,形容学问或道德极高 |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三、结语
“仰”字在成语中常常承载着人们对理想、道德、人格的追求与敬仰。无论是“仰慕”、“仰望”,还是“仰止”,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态度,同时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成语的详细背景或使用场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