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鹬相争渔翁得利原文解释】一、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是一则出自《战国策·燕策二》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在自然界中,两个生物因争夺利益而发生冲突,最终被第三方坐收其利。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让第三者获得好处。
故事的大意是:一只鹬(一种水鸟)在河边啄食蚌肉,蚌紧闭壳不让它吃。鹬不断啄击,蚌也不松口。两者僵持不下,最后被一个渔夫发现,趁机将它们一同捕获。渔夫因此得到了好处,而鹬和蚌却两败俱伤。
这个故事揭示了以下道理:
- 争斗无益:双方若因利益争执不休,最终可能失去更多。
- 旁观者得利:在斗争中,第三方往往能从中获利。
- 避免无谓的冲突:面对矛盾时,应寻求和解,而非对抗。
二、原文与解释对照表
中文原文 | 现代汉语解释 |
蚌方出曝,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 蚌刚从水里出来晒太阳,鹬来啄它的肉,蚌立刻合上壳夹住了鹬的嘴。 |
鹬曰:“吾将啄汝之肉。” | 鹬说:“我要啄你的肉。” |
蚌曰:“吾将闭汝之喙。” | 蚌说:“我要关住你的嘴。” |
二者相持,久而不去。 | 两者互相拉扯,谁也不肯松手。 |
渔父见之,曰:“吾取汝之肉,而得汝之命。” | 渔夫看见后说:“我拿走你的肉,还能保住你的命。” |
于是,渔父得利。 | 于是,渔夫获得了好处。 |
三、总结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自然故事,更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时,要冷静思考,避免陷入无意义的争斗;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在别人冲突中获取利益的人或事。
这一典故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家庭还是社会关系中,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