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译文】一、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一则短文,讲述了东汉末年战乱时期,华歆与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时,遇到有人请求搭船同行,两人态度截然不同,反映了他们对待他人和责任的不同态度。
文章通过这一事件,突出了“信义”与“责任”的重要性,也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华歆坚持原则,不愿轻易答应;而王朗起初同意,后又后悔,体现出其优柔寡断的一面。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译文 |
背景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战乱 |
请求 | 有一人欲附舟 | 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 |
初次回应 | 王朗许之 | 王朗答应了他 |
华歆反应 |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 华歆说:“我之所以犹豫,正是担心这一点。” |
王朗态度 | 既已纳其一人,又欲取其子 | 王朗已经接受了那个人,又想让他带儿子一起上船 |
华歆拒绝 | 歆曰:“不可。夫救人之难,不图其利;受人之托,不背其信。” | 华歆说:“不可以。救人于危难,不应图谋私利;接受别人的委托,不应违背承诺。” |
王朗悔悟 | 朗曰:“此非吾所及也。” | 王朗说:“这不是我能处理的。” |
结果 | 遂不复载 | 于是不再让那人上船 |
三、人物分析
人物 | 性格特点 | 行为表现 | 品德评价 |
华歆 | 坚持原则、重信义 | 拒绝带更多人,强调责任与承诺 | 有担当、守信用 |
王朗 | 优柔寡断、易变 | 先答应再后悔,缺乏决断力 | 缺乏坚定信念 |
四、启示与思考
这则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
- 信义是立身之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因一时方便而失信于人。
- 责任不可轻视:帮助别人是一份责任,不是可以随意增加的负担。
- 决策需谨慎:面对选择时,应考虑后果,避免事后追悔。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无论是职场、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保持诚信与责任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如需进一步探讨《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或人物分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