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意思和造句是什么】“巧夺天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工技艺高超,几乎可以与自然界的杰作相媲美。这个成语在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中经常被使用,具有很高的表达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巧夺天工 |
拼音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释义 | 形容技艺非常精巧,胜过自然的造化,多用于赞美手工制品或艺术作品的高超水平。 |
出处 | 《红楼梦》:“这园子虽好,却不及他家的‘巧夺天工’。”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强调人工技艺的精湛,常用于描写工艺品、建筑、绘画等。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妙手偶得 |
反义词 | 粗制滥造、笨拙无能、生搬硬套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的雕刻作品真是巧夺天工,让人惊叹不已。 | 表达对雕刻技艺的高度赞赏。 |
这座古建筑的装饰细节可谓巧夺天工,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 赞美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 |
她的手工艺品设计独特,手法娴熟,真可谓巧夺天工。 | 强调手工制作的艺术价值。 |
这幅画的笔触细腻,色彩搭配巧妙,简直巧夺天工。 | 用于形容绘画作品的高超技巧。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主要用于描述艺术品、工艺品、建筑等人工创作的成果。
2. 语气色彩:属于褒义词,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3. 避免滥用:不要将“巧夺天工”用于自然现象或普通物品,以免造成误解。
四、总结
“巧夺天工”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技艺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在日常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