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乃尔是过与是什么特殊句式】一、
“无乃尔是过与”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为:“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以德怀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其中,“无乃尔是过与”是一句典型的文言特殊句式。
这句话的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常规表达方式,其核心在于“无乃……与”的句式和“是……过”的倒装结构。理解这一句式有助于深入掌握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尤其在古文阅读与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来源 | 《论语·季氏》 |
原句 | “无乃尔是过与” |
句式类型 |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 疑问语气) |
结构分析 | “无乃……与”表示推测或反问,相当于“恐怕……吧” “尔是过”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过尔” |
词义解释 | - 无乃:表推测,相当于“恐怕” - 尔:你 - 是:指示代词,指代“尔” - 过:责备、责怪 - 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
翻译 | “恐怕是你责备得不对吧?”或“难道不是你在责备他吗?” |
语言特点 | 文言文中常见的宾语前置现象,增强语气和强调作用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古代对话中,表达对某事的质疑或批评 |
三、结语
“无乃尔是过与”作为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体现了古代汉语在表达上的灵活性和逻辑性。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规律,并提升对古典文献的理解能力。在学习和运用文言文时,注意这些特殊句式,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