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和意思】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黄州定慧院居住时的孤独与清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与超然态度。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苏轼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词通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心境变化。同时,“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更是成为千古名句,体现了他不屈服于命运、坚守自我人格的精神。
二、古诗与意思对照表
原文 | 译文/解释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更漏声已停。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突然惊醒,回头望去,心中有怨恨却无人理解。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挑遍了寒冷的枝条也不肯栖息,只愿独自守着冰冷的沙洲。 |
三、创作背景简述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当时他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政治失意,生活困顿。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轼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其中《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词中所表现的“孤寂”与“不屈”,不仅是对现实处境的反映,也是他对理想人格的坚持。这种精神,也使这首词在后世广为传颂。
四、艺术特色简析
- 意象鲜明:如“缺月”、“疏桐”、“寒枝”等,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
- 语言简练:全词仅四十四字,却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 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孤独与不屈。
五、结语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词作,更是苏轼在困境中保持高洁人格的象征。它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词不仅是一种文学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