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下一句】一、
“恻隐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情、怜悯他人的心,是“仁”的起点或萌芽。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最核心的道德观念之一,而“恻隐之心”则是实现“仁”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恻隐之心”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苦难的同情与关怀。这种情感不仅是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通过理解“恻隐之心”的含义及其后续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性中的善与责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 |
原文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含义 | 同情、怜悯他人的心,是“仁”的起点。 |
哲学背景 | 儒家思想中“仁”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意义 | 表达对他人的关怀与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 |
相关概念 | 仁、义、礼、智 |
应用场景 | 日常生活中的善意行为、公益事业、教育等 |
三、结语
“恻隐之心”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性表达。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应保持一颗柔软的心,以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