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鳞西爪是什么意思】“东鳞西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东边的鱼鳞,西边的鸟爪”,用来形容事物零散、不完整,或者情况杂乱无章。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对某件事情或某个整体的了解不够全面,只是从不同地方、不同角度得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东鳞西爪”原意是指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的零碎部分,比喻事物的片段或不完整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的认识不全面,只了解了一些表面或局部的情况,缺乏整体的理解。
表格说明:
词语 | 东鳞西爪 |
拼音 | dōng lín xī zhǎo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后人引申为“东鳞西爪”) |
含义 | 形容事物零散、不完整,或情况杂乱无章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事物认识不全面,仅了解部分内容 |
近义词 | 断章取义、支离破碎、零零散散 |
反义词 | 完整无缺、系统全面、一目了然 |
示例 | 他对这件事的了解只是东鳞西爪,无法形成完整看法。 |
通过这样的方式,“东鳞西爪”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成语的含义,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思考时要追求全面和系统,避免只停留在表面和碎片化的认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