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头烂额是什么意思】“焦头烂额”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忙碌、疲惫,甚至到了手忙脚乱、无法应对的地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为压力过大或事情太多而显得狼狈不堪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焦头烂额 |
拼音 | jiāo tóu làn é |
出处 | 出自《汉书·霍光传》:“如是则天下无事矣,然其人之忧国也,焦头烂额而不悔。” |
释义 | 形容人因事情太多或压力太大而疲惫不堪、手忙脚乱。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工作、生活中的困境或混乱状态。 |
近义词 | 手忙脚乱、筋疲力尽、心力交瘁 |
反义词 | 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轻松自在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焦头烂额”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原意是指一个人为了国家大事而操劳过度,甚至到了头发都烧焦、额头都烂掉的程度。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繁重任务时的疲惫和焦虑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焦头烂额”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尤其是在描述工作压力大、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使用频率较高。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场合 | 最近项目太多,大家都焦头烂额,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
家庭生活 | 孩子生病,家里又停电,搞得我焦头烂额。 |
学习压力 | 考试临近,复习资料太多,我简直焦头烂额。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这个成语多用于负面情绪的表达,不宜用于轻松或积极的场合。
2. 感情色彩:带有较强的负面情感,强调的是“疲惫”和“混乱”。
3. 搭配使用:通常可以与“忙得不可开交”、“累得不行”等短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焦头烂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繁重任务或巨大压力时的疲惫和混乱状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也在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