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深描与阐释:从概念图式到方法范式(文化的解释)书评

发布时间:2025-05-05 23:24:14来源:

小说相关信息

书名:深描与阐释:从概念图式到方法范式

作者:李思远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书籍简介

《深描与阐释:从概念图式到方法范式》是一部探讨文化研究核心方法论的经典作品。作者李思远以深厚的人类学背景为基础,结合哲学、社会学和文学批评的视角,系统性地分析了“深描”(thick description)这一重要理论工具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学术中的应用。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对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思想体系的全面解读,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深描”作为一种研究策略应用于具体的文化现象研究中。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阐释学的理论框架,并将其与“深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这种范式不仅能够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可能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学会如何用更细腻、更立体的方式去观察和描述世界,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

自编目录章节

第一部分 概念的起源与基础

1. 引言:文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 文化研究的历史脉络

- 当代学术语境下的“深描”与阐释学

2. 格尔茨的贡献:从符号到意义

- 格尔茨的思想轨迹

- 符号学分析与人类学实践的关系

3. 概念图式的构建:什么是“深描”?

- “深描”的定义与特征

- 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部分 方法论的应用

4. 从田野到文本:深描的操作流程

- 研究设计的核心要素

-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具体步骤

5. 案例分析一:乡村婚礼中的仪式符号

- 背景介绍

- 符号系统的解读

- 社会功能的揭示

6. 案例分析二:城市咖啡馆的文化隐喻

- 空间布局与行为模式的关联

- 消费文化中的身份建构

第三部分 理论的拓展与反思

7. 阐释学的引入:意义的生成与理解

- 哲学家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影响

- 解释循环与视域融合的意义

8. 跨学科对话:深描与阐释学的结合

- 人类学、社会学与文学批评的交汇点

- 新范式的潜力与局限

9. 批判性思考:深描的适用范围

- 对“深描”方法的质疑与回应

- 面向未来的改进方向

第四部分 实践指南与启示

10. 如何成为一名深描者?

- 学习路径与技巧培养

- 工具箱推荐

11. 日常生活中的深描练习

- 家庭聚会中的隐秘信号

- 街头巷尾的文化密码

12. 结语:深描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 方法论的价值重估

- 对文化研究的长远影响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述风格,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文化研究的智慧盛宴。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能从中汲取灵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视角。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