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发现皮下治疗可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根据最近发表在《胃肠病学》杂志上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结果,皮下注射抗 TNF 抑制剂药物可提高中度至重度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缓解率。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胃肠病学和肝病学部 Clifford Joseph Barborka 医学教授 Stephen Hanauer 医学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一种替代维持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中度至重度疾病患者来说,这种疗法可以在舒适的家中自行给药。
汉诺尔表示:“我们的目的是给已经接受静脉注射英夫利昔单抗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如果他们想改用皮下注射剂型,因为这样更方便,而且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都较小。”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胃肠道慢性炎症性肠病 (IBD)。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这两种疾病目前影响着超过一百万美国人。
虽然症状相似,但克罗恩病可导致消化道任何部位发炎,而溃疡性结肠炎仅影响大肠。汉诺尔表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并非一刀切,而是基于患者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
对于轻度疾病患者,通常使用抗炎药美沙拉嗪作为基础治疗。对于中度至重度疾病,皮质类固醇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快速减轻炎症,但也会引起许多负面副作用,包括增加感染风险和骨质疏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