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出自《赠汪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一、诗歌简介
原诗: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作品广泛流传。
创作背景:
据传,李白在安徽泾县游历时,受到当地朋友汪伦的热情款待。临别时,汪伦用歌声相送,李白深受感动,写下此诗以表谢意。
二、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对比,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最为经典,用潭水的深邃来比喻汪伦送别的深情,寓意深远,令人动容。
三、诗歌结构分析(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赠汪伦 |
作者 | 李白 |
朝代 | 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首句 | 李白乘舟将欲行 |
次句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转句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合句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主题 | 友情、离别、感恩 |
表现手法 | 比喻、借景抒情 |
语言风格 | 简洁流畅,意境深远 |
四、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流露,情景结合,富有感染力。
- 对比手法:用“深千尺”的潭水对比“送我情”,突出友情的深厚。
- 口语化表达: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易于传诵。
五、文化影响
《赠汪伦》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友情的象征。它被广泛用于文学、教育、影视等各个领域,成为表达真挚友谊的经典范例。
六、结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仅是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告白,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这首诗以其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至今仍被传颂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