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染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染”字常用来表示被某种颜色、性质或环境所影响,也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思想受到外界因素的熏陶。含有“染”字的成语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每一个都具有独特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以下是对含有“染”字的成语的总结。
一、常见含有“染”字的成语
成语 | 拼音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染指 | rǎn zhǐ | 比喻参与不正当的利益或权力争夺。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玉于郑,子皮欲之,子产曰:‘……今吾子好其玉而贪其市,是为染指。’” |
染苍染黄 | rǎn cāng rǎn huáng | 原指染丝时的颜色变化,后比喻事物的变化或人的品行受环境影响。 | 《诗经·小雅·巷伯》:“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涕既陨之。……彼谮人者,亦已大甚。”(注:此成语多见于后世文学) |
染眉 | rǎn méi | 古代妇女以颜料涂眉,引申为妆扮或修饰。 | 多见于古代诗词,如“染眉轻黛,画额新红”。 |
染血 | rǎn xuè | 指沾染鲜血,多用于形容战争或血腥事件。 | 如“血染战袍”、“染血归来”。 |
染病 | rǎn bìng | 指感染疾病,也可引申为思想或行为上受到不良影响。 | 如“思想染病”、“风气染病”。 |
染色 | rǎn sè | 指给物体着色,也可比喻思想或行为受到某种影响。 | 如“思想染色”、“观念染色”。 |
染风 | rǎn fēng | 指受到某种社会风气的影响。 | 多用于描写社会现象或文化影响。 |
染指于鼎 | rǎn zhǐ yú dǐng | 比喻参与不该参与的事情,尤其是权力斗争。 | 出自《左传》,与“染指”意义相近。 |
二、总结
含有“染”字的成语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个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人们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染”字常用于比喻性表达,如“思想染色”、“风气染病”等,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因此,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些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底蕴。
如果你正在学习中文成语,或者希望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建议多查阅相关典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