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意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解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贤才被埋没、庸人却得势的局面。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原意是说高贵的乐器(黄钟)被毁坏抛弃,而粗劣的陶器(瓦釜)却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比喻人才不被重用,反而小人得志。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说明 |
黄钟 | 古代音律中的最高音,象征高雅、正统、有才之人。 |
毁弃 | 被毁坏或抛弃,指贤才被忽视或打压。 |
瓦釜 | 粗制陶器,象征平庸、低俗、无能之人。 |
雷鸣 | 声音巨大,比喻庸人得势后喧闹、张扬,甚至扰乱秩序。 |
二、成语含义总结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整体意思是:高贵的人才被冷落、埋没,而庸俗之人却大肆张扬、占据高位。这句成语常用于批评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表达对人才被压制、小人当道的不满与惋惜。
三、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楚辞·卜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这一说法是对屈原精神的一种引申和概括,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职场中:有能力的人可能因性格不合或缺乏人脉而被边缘化,而善于拍马屁、搞关系的人却容易升职。
- 学术界:真正的学者可能默默无闻,而一些炒作者却声名鹊起。
- 政治领域:清廉正直的官员可能被排挤,而腐败者却步步高升。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说明 | 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关系 |
人才济济 | 有才能的人很多 | 与本成语形成反差,强调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
小人得志 | 庸人得势 | 与“瓦釜雷鸣”相似,形容庸人得意 |
人才凋零 | 有才华的人减少 | 与“黄钟毁弃”呼应,表示人才流失 |
六、结语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与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只有尊重贤能、摒弃庸俗,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