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啥意思】“羊入虎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进入危险的境地,无法逃脱。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比喻处于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压制或控制。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释义 | 比喻弱者落入强者的手中,处境危险,难以脱身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虎挟其子,而谓羊曰:‘汝敢与我斗乎?’羊曰:‘吾非敢斗,但恐汝食我耳。’虎曰:‘吾不食汝,汝何惧?’羊曰:‘若不食我,则我何以得食汝?’虎笑曰:‘吾虽不食汝,汝亦不能逃也。’于是羊遂入虎口。”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陷入困境,无法自救 |
近义词 | 任人宰割、自投罗网、瓮中之鳖 |
反义词 | 脱离险境、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
二、使用场景
“羊入虎口”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比喻弱小者被强者控制:如某人在公司中被上司压迫,毫无反抗之力。
2. 形容陷入困境:如一个人被卷入一场纠纷,无法自拔。
3. 警示他人注意危险:如提醒朋友不要轻信陌生人,以免“羊入虎口”。
三、延伸理解
虽然“羊入虎口”字面意思是“羊被老虎吃掉”,但在现代使用中,更多是象征性的表达,强调的是“被动陷入不利局面”。有时也带有无奈和讽刺的意味,比如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明知危险却不得不面对,这就是“羊入虎口”的现实写照。
四、总结
“羊入虎口”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表达了人类社会中弱肉强食的现象。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权或危险时,要保持警惕,尽量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俗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