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野史记载”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神秘,也常常出现在一些历史类文章、影视作品或网络段子中。很多人看到这句话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不是在说“不靠谱的事”?或者是不是在暗示“不可信”?
其实,“据野史记载”这个说法,并不是简单的“不可信”,而是一种对非正统历史资料的引用方式。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来拆解一下:
“据”是“根据”的意思;“野史”则是相对于“正史”而言的。在中国古代,官方编纂的历史称为“正史”,比如《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这些是由朝廷组织编写、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的历史文献。
而“野史”则通常指民间流传的、非官方撰写的历史记录。它们可能来自个人笔记、地方志、文人笔记、小说、戏曲、口述历史等。虽然这些资料往往带有主观色彩,甚至夹杂着传说、虚构内容,但它们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补充材料。
所以,“据野史记载”就是说:这句话或这段故事,是来源于非官方的历史资料,而不是正史。也就是说,它可能有真实成分,也可能有夸张、杜撰的地方。
不过,在现代语境中,“据野史记载”有时候也被用来调侃或讽刺某些“无稽之谈”。比如,有人用这句话来引出一些荒诞的故事,或者故意制造一种“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不靠谱”的效果。
总结一下,“据野史记载”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说明信息来源的性质——即非官方、非正统的历史资料。在阅读或听闻这类内容时,我们应当保持理性判断,结合其他史料进行交叉验证,避免被片面的信息误导。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娱乐或增加趣味性,偶尔看看“野史”,也是一种轻松了解历史的方式。毕竟,历史不只是冷冰冰的年号和人物,也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