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计算机是( )。】第二代计算机是指在第一代计算机之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使用了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在性能、体积、功耗和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标志着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第二代计算机的定义
第二代计算机通常指的是1958年至1964年间研制和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它们以晶体管为核心组件,取代了第一代计算机中使用的电子管,从而大幅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和发热问题。
二、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特点 | 描述 |
使用晶体管 | 晶体管替代电子管,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稳定性 |
体积减小 | 相比第一代计算机,体积更小,便于部署 |
能耗降低 | 晶体管功耗低,减少了散热需求 |
可靠性提高 | 晶体管寿命长,故障率较低 |
支持高级语言 | 开始出现FORTRAN、COBOL等高级编程语言 |
三、第二代计算机的发展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晶体管逐渐被应用于计算机制造中。195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TRADIC(Transistorized Digital Computer),标志着第二代计算机的诞生。随后,IBM、通用电气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基于晶体管的计算机系统。
四、典型第二代计算机实例
- IBM 7090:美国IBM公司于1959年推出的大型科学计算机,广泛用于科研和工程计算。
- UNIVAC II: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数据处理。
- PDP-1:DEC公司于1960年推出的早期小型计算机,为后来的微型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五、第二代计算机的意义
第二代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它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为后续的第三代、第四代乃至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第二代计算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电子元件的计算机系统,时间范围大约为1958年至1964年。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技术迈入了一个更加高效、稳定和实用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