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家庭对“富有的于勒”的期待与“贫穷的于勒”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对比,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的冷漠与虚伪。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具体内容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结构;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学习小说的语言特色。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和主题探究。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金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体会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与批判;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及行为动机 | 理解小说中“希望”与“失望”的情感冲突及其象征意义 |
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如倒叙、伏笔等) | 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与讽刺手法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通过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期望’与‘现实’不符的事情?”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法 |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
初读感知 | 阅读课文,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脉络 | 自主阅读 + 小组讨论 |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
品读赏析 | 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性格 | 品读法 + 问题引导 | 提高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敏感度 |
深入探讨 | 讨论“于勒”的命运与菲利普一家的态度变化,探讨金钱对人性的影响 | 小组合作 + 辩论 |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实 |
总结升华 | 回顾全文,总结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 | 归纳法 + 情感教育 |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
四、作业布置
作业类型 | 内容 | 目的 |
基础作业 | 摘抄文中描写于勒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 巩固文本理解 |
拓展作业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金钱与亲情”的看法 | 培养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
实践作业 | 与家人讨论“金钱在家庭中的影响”,并记录感悟 | 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理解 |
五、教学反思建议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过于强调“批判”而忽视“共情”;
- 在分析人物时,可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增强教学的现实意义;
- 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尊重不同观点,提升课堂开放性。
总结:
《我的叔叔于勒》不仅是一篇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面照见人性与社会的镜子。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的思考与表达欲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情感与思想的双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