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的意思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面对困境时不愿轻易放弃,甚至采取极端手段继续抵抗。这种行为在汉语中可以用“负隅顽抗”来形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将从定义、来源、用法和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负隅顽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在被逼到绝境时,仍然顽强抵抗”。其中,“负隅”指的是依仗险要的地势或有利的条件;“顽抗”则是指坚决抵抗。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处于劣势或无法逃脱的情况下,仍不屈服、继续对抗的行为。
此成语常带有贬义,暗示对方的行为虽有坚持精神,但可能并不明智或不合时宜。在军事、政治、社会等语境中均有广泛应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负隅顽抗 |
拼音 | fù yú wán kàng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欲,强人所难。’遂退。”(后世引申为“负隅顽抗”) |
含义 | 在被逼到绝境时,仍顽强抵抗。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不利情况下仍不投降或不放弃的强硬态度。 |
词性 | 动词性短语,常作谓语或宾语使用。 |
褒贬色彩 | 贬义,强调固执、不识时务。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死守不降、垂死挣扎 |
反义词 | 投降认输、缴械投降、束手就擒 |
例句 | 1. 敌军虽已溃败,但仍负隅顽抗,不肯投降。 2. 面对压力,他选择负隅顽抗,最终导致局面更加恶化。 |
三、结语
“负隅顽抗”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常见于现实生活的现象。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既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要审时度势,避免盲目坚持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