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呜狗盗是什么意思】“鸡呜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鸡叫狗咬”,常用来形容小偷小摸、不正当的行为或低劣的手段。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指那些没有本事、靠小聪明或不正当方式谋取利益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鸡呜狗盗 |
拼音 | jī wū gǒu dào |
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含义 | 原指鸡叫狗吠之声,后引申为低微、琐碎的行为或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品低下或行为不端 |
近义词 | 贼眉鼠眼、蝇营狗苟 |
反义词 | 正大光明、堂堂正正 |
二、出处与典故
“鸡呜狗盗”最早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三千食客,其中有个名叫冯谖的人,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后来却帮助孟尝君建立了深厚的势力。而“鸡鸣狗盗”则用来形容那些只有小技能、没有大作为的人。
在后世的使用中,“鸡鸣狗盗”逐渐演变为对小人、无能之人的讽刺,也常用来形容那些靠钻营、投机取巧来达到目的的人。
三、现代用法举例
1. 贬义使用:
“他这个人只会鸡鸣狗盗,成不了大事。”
2. 自嘲使用:
“我这点本事也就是鸡鸣狗盗罢了。”
四、总结
“鸡呜狗盗”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原意是形容鸡叫狗吠的声音,后来引申为对低微、无能之人或不正当行为的讽刺。它常用于批评那些依靠小伎俩、不正当手段谋生的人,强调做人应有正道和尊严。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