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的解释是什么】“疏”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对“疏”的详细解释,结合常见用法与词义总结,便于理解和查阅。
一、
“疏”字在汉语中主要表示“稀疏”、“不熟悉”、“分条陈述”等意思。它既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疏”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或行为方式。
例如:“疏远”表示关系不亲近;“疏忽”表示粗心大意;“疏通”表示使通道畅通。此外,在古文中,“疏”也常用来指奏章或文章,如“奏疏”。
二、表格形式展示
汉字 | 繁体 | 注音 | 笔画 | 读音 | 基本释义 | 举例说明 | 备注 |
疏 | 疏 | ㄕㄨ | 12 | shū | 1. 稀疏 2. 不亲密 3. 分条陈述 4. 通,使通畅 | 1. 花朵疏落 2. 他与家人疏远 3. 上疏言事 4. 疏通河道 | 也可作动词或名词使用 |
疏 | 疏 | ㄕㄨ | 12 | shù | 1. 粗略地看 2. 通“蔬”,蔬菜 | 1. 疏看一遍 2. 疏食(素食) | 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 |
三、常见用法示例
- 疏远:关系变得不亲近。
- 疏忽:做事马虎,忽略细节。
- 疏通:使通道或关系顺畅。
- 上疏:古代官员向皇帝呈递奏章。
- 疏影横斜:形容花枝稀疏的影子。
四、总结
“疏”是一个多义字,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掌握其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表达和书面内容。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文学阅读,了解“疏”的多种含义都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汉字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