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河注水是什么意思】“悬河注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高处的河流中向低处倾倒水流”,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内容空洞、缺乏实质,只是堆砌辞藻或形式上的华丽,没有实际意义。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言辞浮夸、内容贫乏的表达方式。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悬河注水 |
拼音 | xuán hé zhù shuǐ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口不言义理,但谈玄虚,谓之‘悬河注水’。” |
字面意思 | 从高处的河流中倾倒水流,比喻说话或文章流于表面,缺乏实质 |
引申义 | 指语言或文字空洞无物,只重形式而无内容 |
使用场景 | 批评文章、演讲、言论等过于华丽但缺乏实际内容 |
二、使用示例
1. 文章评价:
这篇文章虽然用词华丽,但内容空洞,简直像“悬河注水”,让人看不出有什么实际价值。
2. 演讲批评:
他的演讲听起来很精彩,但实际上都是套话,毫无新意,简直是“悬河注水”。
3. 文学评论:
这部小说的语言非常优美,但情节薄弱,给人一种“悬河注水”的感觉。
三、与相近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悬河注水”的区别 |
言过其实 | 说话夸张,超过实际情况 | 更强调夸大事实,而非内容空洞 |
空洞无物 | 没有实质内容 | 与“悬河注水”相似,但更直接描述内容贫乏 |
华而不实 | 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作用 | 侧重于外表与内在的不一致 |
四、总结
“悬河注水”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语言或文字虽华丽却缺乏实质内容。它提醒我们在写作和表达时,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避免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在日常交流中,也要注意避免成为“悬河注水”的表达者,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